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章启晔的博客

non omnis moriar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折实储蓄  

2015-12-08 09:48:18|  分类: 词库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曾经的储蓄

张席民

2015年11月13日   12 :生活茶座   稿件来源:松江报  


    回想上世纪50年代,人民银行为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曾经办过一些储蓄品种,充分体现了政府和金融部门对两方面都兼顾到的良苦用心。
  为稳定市场,平抑物价,推出的“折实储蓄”。刚解放,全国各地面临物资短缺和物价波动上涨的情况,为稳定金融,抑制通货膨胀,推出的折实储蓄就是对群众存入银行的钱,实行保本保值有息的办法,当时群众称其为双保险。存款既按规定期的利率计息,又把存款数额折算成折实单位,如存款到期兑付时物价上涨了,存款按兑付时折实单位的价格换算后的金额称原定利率计息支付。当时松江地区的折实单位牌价,每日都会在营业厅公布,一个折实单位的价格是一斤中包粳大米,一斤煤球,一斤菜油,一斤盐和一尺龙头细布的价格总和为标准。我在专区银行计划课工作期间,曾每天到粮食、百货、煤建、食盐等公司了解柴、米、油盐、布的价格,编制折实单位牌价,有些企业单位的职工工资,也按折实单位计发。到1952年底市场物价已经平稳,金融秩序走向正常,存款保本保值已无实际意义,在无形中取消了。但当时推出的折实储蓄,有效促进了市场物价的稳定,也维护了群众的利益。
  面向低收入群体推出的零存整取爱国有奖储蓄(群众称贴花储蓄)。仅三种面值,正户月存入4万元、二分之一户存入2万元、四分之一户存入1万元。储户每月到银行存钱时在存单底版上贴上凭证(贴花),凭证上有编号,存满一年后,每一个正户有2万元的利息,以上金额均为旧币,1955年3月旧币制改革后,旧币1万元(合新币1元)的利息,并且按月开奖,1952年松江人民银行岳庙口储蓄所就有一位储户中了头奖(共分四个奖级),领到了2000万元(旧币),当时轰动了松江城,从此储户都喜欢跑到岳庙口储蓄所买有奖储蓄,希望也能碰上好运气。当时人们都不富裕,余钱很少,银行开展这项储蓄的宣传是聚沙成塔、集腋成裘,汇集资金支援国家建设。群众是积零钱变整钱,以备急需,当时参加这种储蓄的面很广,售的数额也较可观。
  1954年农村实行粮食统购时,为售粮农民推出的爱国售粮优惠储蓄,票面分五十万、十万、五万三种(均为旧币),利率比其他储蓄高得多,但只能售粮农民购买。这种储蓄存款是定额定活两便,存期不满一月的按活期计息,超过一月以上的按月期储蓄利率优惠上浮付息。当时粮食部门的收粮点都配有银行工作人员办理专项储蓄。这项储蓄即鼓励农民交粮,又考虑到农民的利益。
  为充分积聚社会闲散资金,还推出了定活两便的定额储蓄,存单面额一般是5万、10万、(旧币印制 改革后为5元、10元)。多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都是银行的义务协储员,职工领取工资时,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买定额存单,到用钱时,存期不满一月按活期计息,超过一月以上的按同档定期利率付息。定额存单虽然存储的时间不长,但总体积存起来的余额数也很大,对筹集国家建设资金起了一定的作用。

http://www.shsjb.com/sjb/html/2015-11/13/content_5998.htm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5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